您现在的位置: 博杰 >> 文章频道 >> 精典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正文
[论文] 浅析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的意境营造     
[论文] 浅析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的意境营造
[ 作者:何欣然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454 | 更新时间:2012-6-30 | 文章录入:公社 ]

摘要:意境是指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该文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空白与空间意境生成的关系,提出意境美的产生是一个从空间形态——空间意象——空间意境的复杂过程,并对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的内在结构作出具体分析,说明从美学视角来解析景观作品意境的可能性。
关键词   后滩公园;空间意境;空白

一 、引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公园地处黄浦江旁,视野开阔、景色宜人,是城市的空间形象地标。后滩公园的设计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更多的注重实境和虚境的结合相生,使空间表现出无穷的意蕴。下文将对其空间意境美的产生过程作出分析和探讨。

二、相关概念的梳理

2.1 意境
意境表现为一种混沌的模糊的艺术境界。它运用形象,而意在象外;它描述景致,而寻求的却是融于景中的情。从审美心理的层次上说,意境是一种审美心理状态。表现出超然物外,似空非空、似有还无的意味。

2.2意境营造
意境营造需通过空间形态布局、绿化、材质、色彩等一系列环境要素来表现出空间的整体,打造出空间意境美感,表达出特有的空间意义,并从中折射出人文意趣。

2.3 意境的生成机制
意境生成的根本机制即在于,通过实景与虚景的共同营造,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实境,通过接受者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对空间实境的解读,引发了超出时空范围的艺术想象与情感,形成了景观接受中的虚境,这个由实境生发虚境的过程也就是空间意境形成的过程。意境构成中,虚空、空白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空白是意境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意境美的体现是一个从设计到欣赏的较为复杂的过程:即空间形态—空间意象——空间意境[1](图1)。

空间形态是较为具体的空间,可触及、可度量,是空间的物质化的体现,是人们感知、体验的基础,它强调实体与空间的空白关系。

空间意象主要是以视觉、触觉及运动产生空间形态的意象性,通过不同空间形态的组构产生不同的空间知觉蕴意,即能创造出有情有相、可感可视的多种多样空间意象来。如“动中观静”能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以虚实变幻、明暗交替的手法、巧妙的空间序列,形成空间意象,引人入胜。

空间意境:空间意境又是在空间意象的基础上深化产生的,相对意象对审美广度的注重,意境更强调审美的深度。“意境的阐释需要依托于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这种结合表现为在景观空间中呈现的事物作为经验表象而在观者心理上映像的过程是在时间中进行的”[2]。相比之下空间意境更加强调人的主观性,是人对空间知觉想象的总和。

                 
             (图1)                                      (图2)

三、空间的意境美在后滩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世博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场地原为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占地18公顷。后滩公园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形态到空间意境的体验过程之中(图2)。

3.1  空间形态
   (1)横向空间形态:采用“松动结构”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水体与陆地结合的空间品质,以线型延伸形成的景观生态走廊是进行商贸服务、休闲娱乐、高尚居住等各种功能的前提。过去滨水线性空间,片面的求直取弯,“渠道化”这种“一刀切”的手法将水域空间与陆域空间隔绝开来,忽略滨水空间的原生性、层次性、亲水性、通达性等元素,最终致使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失调。“松动结构”是对原来钢筋混泥土的改良,取而代之的是碎石、水草等生态材料,松动而富有灵活性的结构方法,相比起来它更具包容性,水域与陆域相互渗透,土地也因此获得呼吸空间,给鸟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滋生提供栖息地,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图3)。

“后滩公园由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内河湿地和梯田禾田带构成的湿地生态景观层,具有“双滩夹镜”的结构特征”[ 4]。生态化的泥岸滩地、抛石、石笼、以及大面积的芦荻、茅草,给土壤和植物以及微生物留出呼吸空间,在劣质水缓慢流经湿地的过程中,经过沉淀、加氧、过滤、生物吸收,得以净化。后滩公园砸去了水泥防洪墙,转用石笼和碎石来进行江岸生态化改造,当洪水来临时,一层层的“绿波”吸收洪水的能量,并让来袭的洪水乖乖的回到河水中。这让笔者将其与麦克哈格的设计思想联系起来,“自然本身就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保护屏障,而人自己创造的屏障——堤防往往没有自然屏障来得有效。由草固定的沙丘比堤坝具有更大的柔性,以柔克刚,它能经受波浪的冲击,使其速度减弱,并吸收和减弱这份能量”[5]。这对营造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场所空间是极具指导意义(图4)。

   (2)竖向空间形态:留出呼吸空间
    滨水空间中低层架空是一种空间的留白设计,架空只一种古老的手法,可追溯至干栏式建筑和吊脚楼。如滨水空间中架空的观景平台,虚实相间,通风顺畅的优势给动植物更多的生长空间,能与环境极好的融合,其开阔的视野也能创造美好的视觉效应。同时,架空能适应滨水地形,节约滨水空间宝贵的土地资源以备未来之需。
在后滩公园中,网状步行栈道系统架空在生态湿地之上,再生的竹材充分渗透到景观基质内部,世博会后可以拆卸,有助于恢复湿地自然基底(图5)。

    “空中花园”中的休闲设施,在立面造型将实体墙改为中空的玻璃幕墙,中间夹杂石粒作为呼吸和温度调节表皮的生态化设计。雨水经由屋顶流入幕墙的石缝中,保持石头的湿润度。当干热的空气进入室内时,经过潮湿石头的过滤,变为室内凉爽湿润的空气。这些具体留白的空间形态,是观者感知、体验空间的基础,是创造意境空间的前提条件。
     
  
        (图3)                    (图4)                               (图5)

3.2 .空间意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强调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心理印象,他提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的五大要素能把一个城市的形象概括出来。在滨水景观设计意象元素中,注重带状区域和线性边界的塑造,保持空间的开敞和通透,已在前面做出了论述。而对于码头、桥梁、建筑、雕塑等比较耀眼标志物和节点,注重其元素组成和造型特征,有助于在整体上把握意象。后滩公园在对空间的虚体元素如水面、空地、溪涧、沟谷等留出足够空间的同时,沿江一系列连续的意象节点如彩色天幔、锈色长卷都采用留白手法,使人浮想联翩,产生韵味无穷的意境。意象学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可以将设计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①“水岸清荷”:有如彩色天幔回绕在清水潭旁边,它由许多微小的金属片编织而成,装饰图案类似于回字纹,悬挂于白色柱头上,由粉而白,在烈日和灯光的照射下,呈现五彩斑斓的影像。这种虚空的设计手法,避免空间过实造成的情景压抑和乏味无趣,极大的提升了景致精神(图6)。
②“锈色长卷”:其由原场地的废旧钢材回收后拼贴而成,有如延绵的的绸缎一般。当它漂游在地面的时候则是铺装,而舞动至空中时,就转化为景框,收尽远近风景。景框的设置使对游览者的视线及心理体验上做有意的阻隔, 诱发游览者探奇的情绪,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游览(图7)。
③狄台江风:是对原有码头的改造设计,其中景观墙的设计颇得“留白”引发“完形心理”的精髓, 残缺的不规则的条纹图景让该处更具视觉吸引力。游览者至此的好奇心及期盼欲望被激起,经过这个小空间,豁然开朗, 黄浦江水景尽入眼底。在这“补白”的心理过程中,开合、松紧引起人内心欣喜的审美体验(图8)。

     
         (图6)                           (图7)                                (图8)

3.3  空间意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空间形态中的种种留白元素是表达空间的一个符号,而人们在景观空间形态体验的时间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宣泄和场所认同这一主观感受就是留白对意境的创作手法。由此推出:①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场所空间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②要重视观者在时间维度上的体验过程:观者所体验的滨水空间是一个历时的场所空间(历时性),是由一系列生动连续的的片段连接起来的(共时性)。“从共时性的角度来分析,下意识预留的空白能够与环境更好地和谐共生,从而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充分适应与尊重。从历时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未确定的、模糊的留白部分能够与未来的发展变化取得协调,形成可持续性的生长”[6]。

    后滩公园在经过对留白的界面形态进行梳理之后,奠定了生态景观基底,“再采用立体分层方式,在时间的脉络上层层剖析和演绎场地的历史与未来,叠加了田园回味、工业记忆和后工业文明三个层次的文明意象”[7]。

    后滩公园的田园回味:在“田”的场所营造中,高差错落的梯田、毛石堆垒的田埂、五谷作物、经济之物、乡土植物和乔木都是农耕文明不同的景观符号,通过多样景观来影响人的感官意识。多样性也是留白的一种手法:多样符号形成多种选择,选择越多,留白也就越广,观者的想象空间就相对更加丰富。比如,在很多人的意象中,农耕文明是与一望无际的稻田密不可分的,而也有些人认为,它是开在春天里的暖色调子。因此观者在水稻、油菜花、向日葵和野草这些多样化的符号中都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农耕文化”,在各自心中形成特定的“画面”,映射成如诗如画的意境。并且随着时间的不同,这些四季作物也为观者提供了进行景观体验的时间条件,能够满足观者随时间发展对空间变化的需求,使“情”与“景”达到水乳交融。

后滩公园的工业记忆:近代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后滩公园中的工业厂房和货运码头凝结了深厚的工业文明价值,因而作为工业遗址保留下来。为体现生态文明,运用了剥离、再现的手法,将厂房的受力结构保留并展现出来,凸显简洁之美,搭建成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着无数沧桑记忆。这些符号都指引着人们将感情融入其中,寻找工业时代的场所印记。

后工业文明延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记忆,遵循“留白不空白”的低碳景观理念,使人体验和享用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并获得教育和审美。

总之,后滩公园是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肌体,一个活的系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意境美。 

四、结语

    通过对后滩公园意境美的具体分析,说明以“空白”作为切入点来考察当代景观创作中意境的营造,从美学视角来解析景观作品意境的可能性。笔者希望对当下创作中如何对待传统所引发的困惑,以及以何种方式延续传统的问题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蒲震元著.  中国艺术意境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1-01
[2 ]莫 娜,张伶伶,刘 勇. 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时空交互性 华中建筑,2010,(8):18
[3]周永广,沈旭炜. 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导向 城市问题,2010,(2):31
[4][7]俞孔坚,土人设计著.  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5](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黄经纬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6]鲍英华. 建筑空间留白的可持续性解析 华中建筑,2008,(1):94

上一篇文章:[论文] 园中三境——浅析《园冶》论造园的三种境界
下一篇文章:[随笔] 水景设计要有可持续性发展性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81]
· [随笔]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2983]
· [知识] 建筑动画知识大全[3609]
· [流程] 建筑动画的制作流程…[2939]
· [论文] 世界上最奇怪的桥[3476]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81]
· [论文] 流动城市:超低成本…[2915]
· [浅谈] 浅谈住宅小区规划中…[2642]
· [教程] 3D教程-建筑漫游设…[3300]
· [访谈] 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2475]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