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博杰 >> 文章频道 >> 精典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正文
[论文] 浅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2)     
[论文] 浅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2)
[ 作者:bojie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977 | 更新时间:2011-8-26 | 文章录入:论坛 ]

二、缓解、优化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

  (一)建立和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协调机制

  缓解、优化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应探索建立县级以上政府为主体的道路交通管理协调机制,避免部门间因业务利益不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略交通通行因素的现象出现,从而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建立以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发改、规划、设计、城管、公安、贸易、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交通协调机制是整合各方利益服务交通的有效途径。道路交通管理协调办公室每年组织专业机构,对道路交通现状作影响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根据交通影响评估分析报告,每年一次召开乡镇街道、部门联席会议,分析道路交通状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农村及城市圈上居民居住条件

  路网结构的完善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群策群力,规划部门掌握道路规划建设权、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熟悉城市交通流量走向及拥堵情况。只有当道路建设方案整合各方意见后,才会发挥它最大的效能。所以说在完善路网结构服务交通上规划部门应对城市路网结构的合理性作分析论证、对城市人口、车辆对现有道路的影响作科学评估。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对城市交通情况尤其是早晚高峰交通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城市交通流的主要结点和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扩建或新建城市道路路网结构才会合理、有效。以天宁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统计中心区路口、路段的交通流量,发现早晚高峰时期南北走向流量十分巨大,大大超过路口实际能通行的饱和度,有些路口的直行车道饱和度甚至超过1.5。究其原因:一是新城区建立不久,许多企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工作人员还是居住在毗邻的江东区,而新城区良好的居住环境又吸引了大量老三区居民定居到鄞州新城区,导致早晚高峰时期双向交通流量骤增;二是也非常关键的是在新城区与钟楼区之间有两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都是平交,这两条路分割了新老城区的南北交通流,所有交通流都必须经过仅有的几条立交桥通行,由此发生交通拥堵现象不难理解。在完善路网结构上我们认为要么根据交通流量情况增加南北走向的道路,同时考虑新建道路宽度、板面及建造位置,以消除对交通的影响。

  事实上当一个城市现有的道路资源确确实实无法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时,拉大城市框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据媒体报道,我国的深圳现如今人口密度已达到17150人/平方公里,列全球第五;车辆密度超过340辆/公里,远高于国际标准极限值240辆/公里。交通拥堵十分严重,城市路网车速全面下降,十分钟零公里、二十分钟挪几米的车速时常出现。而人口总数同样800万左右,市区面积为却是深圳的1.23倍的纽约;人口只有310万(深圳的0.35倍),汽车70万辆车(深圳的0.44倍),城市面积近600平方公里(深圳的1.2倍)的新加坡,道路通行却十分发达。由此可见当城市现有的道路资源确确实实无法满足城市交通通行需求时,延伸城市框架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最好的方法之一。

  优化农村及城市圈上居民居住条件也会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今我国农村社会资源比起城市差得多,农村的医疗、卫生、道路、环境、商业、教育、娱乐等社会公共资源远远不如城市,导致大量农村居民往城市走。在发达国家,农村的各类公共资源比较健全,许多居民都选择逆城市化生活,城市道路通行由此大大减轻。这一点我们从同济大学杨东援和韩浩两位专家早些时候在《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一文中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国际主要大城市人民生活地点的选择差别。其中,北京城市人口与城市圈人口最为接近,大量的居民首选居住还是在城市,城市圈内居住的居民远远少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只有优化、改善农村及城市圈上居民生活条件,吸引大部分居民在更为广阔的农村或城市圈上生活,我们的道路通行能力才会有更好的的改善。

  (三)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的交通影响评估制度

  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城市建设布局前必须聘请专业机构,对城市规划、布局建设进行交通影响评估。对严重影响交通且无法找到有效解决途径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切实推行交通影响评估一票否决制。在执行交通影响评估制度上,严格杜绝由开发商、建筑商出钱聘请交评机构。在执行实行交评制度的范围上不仅要对城市道路建设进行交评,而且也对生活小区、商业广场、街道、医院、学校等有可能影响城市交通的建筑物进行交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新时期下城市商品房、商务楼、办公楼建设的特点,学校、医院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只对一些建筑单体的出入口、车位进行审核,加强对建筑单体对周围道路通行影响,区域建筑体对交通问题、区域建筑在未来几年对道路通行影响等作相应审核。此外工商部门要根据道路通行需求、实际通行能力对一些现在或将来可能会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商业网点开设应采取不审批、阶段性审批或选择审批等措施。

(四)加强各类停车库、位的监管力度

  切实提高各类商、住宅停车库、位的配备比率,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创造必要的条件。相关部门应具备前瞻性眼光,落实商、住宅停车位配备工作。针对部分开发商、经销商私自将停车库、位挪作它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事后监督制度,对违规者加以重罚。至于社会停车场配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城市周围区域和建造年限比较早的小区,尽可能建造既符合群众利益又容易运作的停车场。至于改变城市商品房停车库、位营销模式在市场经济认可程度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认为有一定困难,但有一点我们坚信不管是多好的制度它有时也会因特定事物而产生的负面作用比积极作用大得多,这也包括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坚持认为购买商品房送停车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五)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1、落实路面、路段、路口的优化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交通状况分析研判制度,对全区域交通结点进行全方位梳理和研究,根据实地调查、测算的数据制定整个区域的交通组织方案和缓解局部拥堵路段、路口的次级交通组织方案。具体可采取单向通行、分时段通行、单双号通行、特定车型通行、禁左、禁右、强行隔离、设立港湾式停靠点等措施。

  2、加快智能化交通建设步伐。向科技要效能是现代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要逐步提升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步伐,科学分配各路口、路段通行时间,实时分析、监控交通流量;提升电子警察使用效果,严管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加快建立城市交通信息实时通报制度,通过电台、短信、交通诱导标志等有效形式,实时向驾驶人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科学水平。

  3、加强交通违法整治。对违法变更车道、违法超车、逆向行驶等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减少因驾驶人、行人主观故意行为引发的交通拥堵现象。

  4、落实交通管理勤务制度改革。科学安排勤务方案,做到勤务跟着流量走,人员跟着勤务走,定责、定点、定任务,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深化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汲取事故快速处理和事故自行协商处理规定中中好的做法,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交通事故处理机制。针对当事人对事故事实认识不清情况,有条件得可采取报案后直接提取路面监控资料保存,责令驾驶人将车辆撤离现场;针对部分驾驶人素质较差情况,可建立交通事故个人信誉体系等,从而制定出既能快速疏解交通又能方便实际操作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

  6、找准交通宣传的出发点。要弄清交通宣传教育的性质、找准交通宣传的目的,开展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依法出行"交通宣传活动,让交通参与者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违法性;要充分借助报社、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让交通违法行为无群众认同的舆论空间;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外来人员、出租车、公交车驾驶人等特定人群的依法出行教育,规范他们的交通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行车、依法走路、依法乘车的良好风尚。

上一篇文章:[论文] 浅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1)
下一篇文章:[规划] 兰渝建高速路兰州造“塞纳河”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92]
· [随笔]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2994]
· [知识] 建筑动画知识大全[3633]
· [流程] 建筑动画的制作流程…[2950]
· [论文] 世界上最奇怪的桥[3490]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92]
· [论文] 流动城市:超低成本…[2930]
· [浅谈] 浅谈住宅小区规划中…[2652]
· [教程] 3D教程-建筑漫游设…[3309]
· [访谈] 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2485]
 
· [论文] 浅谈缓解道路交通拥…[229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