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博杰 >> 文章频道 >> 精典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专题]建筑设计理论专题 >> 正文
[论文]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园林的观赏与意象     
[论文]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园林的观赏与意象
[ 作者:liubo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818 | 更新时间:2007-7-4 | 文章录入:bojie ]

园林的观赏性是园林美的最表层的语义。中国传统园林的直接目的就是观赏、游憩,而园林中的自然景物,则是最理想的观赏和游憩的对象了。真山真水固然可爱,然而也有诸多的不便,如路途遥远,其他物质条件也得不到满足,不能久留;造园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以构国者理想的景来构园,则更能高出一层。园林是自然山水林木的再现,或艺术化。赏园赏什么?几乎每个赏国者都会产生这种审美。心态。由国中山水引出对自然美景的联想,这是赏国的一个主要的主题。上海豫园中有座黄石大假山,这也许能令人联想到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奇峰:苏州拙政园中的池水,又令人联想到那些江河湖沼。人们向往的是自然美景,而园中之景艺术地再现了这种景,并且可游可居,则更令人歆羡。

  园林中之山水是自然山水的 “ 再现 ” ;园林中之建筑又须如何欣赏和联想呢?其实,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也是实际的建筑的 “ 再现 ” 。苏州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贴水而筑,使人联想到江水亭;小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又能使人联想到半山亭。这里亭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亭的 “ 再现 ” 。何谓亭?《园冶》中说: “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 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当然园中之亭也有此功能,而且与现实亭形象无甚差别,但它于国中,则无疑是仿现实的。拙政园西部有一条著名的长廊,这条廊临水而建,也许亦能令人联想起江南水乡小镇的临水民居和镇集形态,或曰是其 “ 艺术再现 ” 。苏州网师团中有一濯缨水问,临水而建,这种建筑形式曰 “ 榭 ” ,也能令人联想起江南水乡的市肆茶馆。若用白清风之夜,临河品茗,又有弹唱,这种情趣也能在园林水榭形象中得到联想或审美。最有代表性的也许是旱船(建筑)了。凡有池水之园多设旱船,上海豫园中有 “ 亦肪 ” ,苏州治园中有 “ 画肪斋 ” ,拙政园中有 “ 香洲 ” ,广东顺德清晖园中有 “ 船亭 ” ,南京煦园中有 “ 不系舟 ” ,北京颐和园中有 “ 石般 ” ,常州近园中有 “ 虚舟 ” 等等,不胜枚举,这就是船的再现。

  园中之林木.同样也令人联想起山野间的丛林,宅边之乔樟,水边之垂柳,山崖之虬松。园林中之树木花草当然都是真的,可是这些形态是经过造园者的艺术提炼的,从美学上说,应当是艺术对象了,有人的意志和情态在其中了。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总之,无论是假山池水、林木花草、房舍亭榭,人们对这些对象(包括总体的园景)的欣赏,可以说是园林的 “ 能 ” 和 “ 妙 ” 的语言层次,在园林形象中,比此更深一层的语言层次是园林意象。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园林意象,在 “ 隐、秀 ” 之间;但其语义是有深度的,或者说是园林中的 “ 潜台词 ” 。这里所说的园林语义,多指园林形象所表述的诗情画意,这就更走向艺术情态了。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苏州恰园,规模不大,但它所追求的是精致之美,小巧玲珑,珠玉珍贝。这种园趣,多在 “ 画意 ” 。若从全园而说,也许可以比作一部 “ 花卉画谱 ” 。一入怡国,便是一景,在粉墙衬托之下,有花卉、单石之属,这真像一幅绘于白色宣纸上的写意花卉。这是整个园之 “ 序 ” ,可谓引人人胜。园中之景观,亦处处可领略花鸟小册页之意趣。治园之景多为短景、特写,花草湖石,玲挑剔透,妙趣横生。其中建筑亦不大,石听琴室、拜石轩、王延亭、锁绿轩、小沧浪,面壁亭等等,亦如一幅幅小册页。

  然而,园林毕竟是园林,因此 “ 入画 ” 是意象的,须品味者以绘画之意境去感受才能真正领悟其中之妙。这种 “ 意境 ” ,首先应当须在构园中注入,方能在游赏中有所感受。苏州有许多园,出自画家之手。如拙政园,经王心一、文征明点拨,才能有许多画意;狮子林,有倪云林的许多匠心,故亦具画意、但这种画是意象中的,从园林形象中表现出来的。 “ 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 ……” (刘勰《文心雕龙 · 隐秀》)艺术语言之深意,也许都是如此。

  诗的意境,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更是其艺术之菁华了。苏州拙政园中有个留听阁,阁前荷地,一到秋来,花残叶枯,此为构国者寄意于李义山的《宿骆氏亭寄吓崔雍崔衮》诗, “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 有人特意择秋雨萧瑟之时,到那里去观赏诗意之景,真谓意境深邃。拙政园中还有一处小庭院, “ 海棠春坞 ” ,一个院子,三面围廊,廊内书斋小室,院中花坛上植海棠数株。此亦是构园者之匠心,苏东坡有《海棠》诗: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这个小院,称得上是苏东坡《海棠》诗这 “ 注疏 ” 了。园中植梅,每至冬日,梅花盛开,亦能使人联想起陆游的《卜算子》词和林逋的《梅花》诗: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同时又会联想起梅的精神,以及林逋的 “ 梅妻鹤子 ” 的品操。文人墨客,诗情画意,都能在园林形象上得到观照。广东佛山梁园中有个寒香馆(今己圮),也崇尚梅花,今有盆栽梅花子庭中,每当冬日花开,红梢中亦能重温昔己情怀。

  苏州网师园中有个 “ 月到风来亭 ” ,亭下设美人靠坐凳栏杆,人在亭中倚栏就坐,亦能引出诗句;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李白《清平调》)真谓诗情无限。这种栏杆形象,由于诗的渲染而更走向艺术文化。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上海豫园中有座建筑,楼下叫 “ 仰山堂 ” ,因在堂北隔池有大假山,故名之;而在它的楼上,另取名曰 “ 卷雨楼 ” 。此名之意出自唐代王勃的《膝王阁序》中句: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当我们登斯楼,面对大假山,则因楼名而意象地联想到这篇佳作《滕王阁序》。这种审美心理,由景而生,亦由楼名而感,可谓意味隽永。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无论是诗情还是画意,总起来说则都属中国传统之艺术文化。园林,以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述着这种艺术文化,这也许就是中国园林的神品之所在了。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园林的哲理

  中国园林之美,自有许多特征,如虚实相生,分景借景等等,清代的沈复,著有《浮生六记》,其中说到 “ 若夫国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 景由人来组织,如分景、隔景、对景、借景、框景、障景、引景、漏景等等,据说组景手法有 18 种之多。如其中的借景,甚有情趣:无锡寄畅园,在环彩楼可以望见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苏州拙政园,在梧竹幽居处可以望见北寺塔。这些虽不属国中之物,但却属园中之景,可谓神品。

然而,这些是园中之情态,或艺术手法了。其实,在中国园林的深层语义中,还有更深刻的涵义。那就是皙理的,种种观念形态的语义。

  中国传统园林之最深层,也最精辟的意义,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的表述,当然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表述。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园林,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计成《国冶》)园林表述是自然,但这不是纯自然,而是人心目中的自然,是人与自然的最理想的关系。这也是中国的人本主义,它与西方人本主义很不相同。园林中的树,中国园林主张 “ 取其自然,顺其自然 ” ,因此园中林木之形态,都保持着它们的本来姿态,松有松样,柳有柳姿。西方园林中的树,多剪成几何形体,圆的、方的、长的,这是出于它们的人本思想, “ 征服自然,为人而用 ” 。其实,中国的 “ 自然 ” ,互相存在,互利互助。又如中国园林中的水池,多为自然的形态(特别是诸江南园林中的水池),自由的曲线,岸边驳石,高低错落,虚虚实实。表层之意是艺术手法,但深层之意却是哲理的,也为 “ 顺其自然 ” 。西方园林中的水池,亦多为几何形,其道理一样。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园林,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在空间的处理上则更隐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多以水池为中心来构园。如苏州的网师园、留国、狮子林、怡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寄啸山庄,吴江同里的退思园等等,都是以一个水地为中心,旁置山石、林木、建筑等等。这种构园方式,其深层意义出自中国的基本的哲理思想。中国哲学观认为, “ 虚 ” 乃是哲学的最高境界,《老子》中说, “ 至虚极,守静笃。 ” (第十六章)《庄子》中也说, “ 正则静 , 静则明,明则虚。 ” (庚桑楚篇)虚是最高境界、最高追求。水是 “ 无 ” ,是虚;建筑。山石、林木是 “ 有 ” ,是实,故它什 J 都是置于周围。不但如此,而且中国园林之水,主张静水,越静止越美、水静,静则明,可见到水下之物,水中之鱼,水面上还有物之倒影,而水则消失了,见不到了。但 “ 无 ” 也便是伟大的,所以《老子》中又说 “ 上喜若水 ” 。(第八章)西方园林之水就不同了,用喷泉、水造型等,水的形态是显露的。而且他们所做的水池,也往往要在池的中央造一个雕像。这样,仍然是以 “ 有 ” (实的)为中心。而中国园林的水池当中,绝对不放什么东西的。要置桥、置岛等,也须靠池之边。如网师团池边设两座小桥:拙政园中,池上两个岛屿偏于东,曲桥偏于西,中间是空阔的水面。同里退思园中也将曲桥和旱船等置于水池之边。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这些形式手法也就是中国园林之美学观,而它的哲理性,则隐含在深层,甚至造园者也不是从哲理出发,而只作为园林的艺术,作为手法来处理。因此它更是潜在的、非意识的,或者说是超意识的(今之人亦说为 “ 集体无意识 ” )。

  宅边造园,为私家园林。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多的,凡造得起国的,都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也是具深层哲理的。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 “ 自然 · 人 · 社会 ” 的观念所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统一起来构成理想的 “ 人的存在状态 ” 。这种境界就在居住空间形态中表述出来。苏州有许多园,都靠在住宅的西侧或东侧,或宅的后面,这叫东宅西园,西宅东园,或前宅后国。如同师园就是很典型的东宅西园的结构。而住宅部分重社会伦理性,中轴线对称多进式布局;园林部分重自然人情,自由布局,其哲理性非常明确。帝王的宫廷也如此布局,如北京故宫在东,其西为苑囿,即北海和中南海。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V7i城市规划资料网
  这种园林的哲理性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我们要研究东方文化、东方哲学,其实中国园林的园林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

上一篇文章:[论文]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下一篇文章:[论文] 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辨证法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300]
· [随笔]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3003]
· [知识] 建筑动画知识大全[3643]
· [流程] 建筑动画的制作流程…[2959]
· [论文] 世界上最奇怪的桥[3498]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300]
· [论文] 流动城市:超低成本…[2940]
· [浅谈] 浅谈住宅小区规划中…[2662]
· [教程] 3D教程-建筑漫游设…[3317]
· [访谈] 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2493]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