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博杰 >> 文章频道 >> 精典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正文
[论文] 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探讨     
[论文] 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探讨
[ 作者:段盼盼 王 云 陈 颖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555 | 更新时间:2007-7-14 | 文章录入:bojie ]

摘要:城市经济生产增值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当前,随着城市经济大幅增长趋势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治理环境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不容忽视。文章就当前城市经济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撷取城市规划、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三方面来综合探讨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循环性的优化结合,寻找创新途径开拓城市生态经济的“绿色之路”。

关键词:城市生态经济;生态安全;可持续;循环

纵观城市历史,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型城市到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型城市,再到当今充满人文关怀和永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城市的包容性、复杂性、有机性在其发展中不断演变。如何保证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和谐,建设新型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发展的城市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

在我国,由于人口膨胀、工业发展及城市布局不合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原因使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生态的破坏不仅恶化环境,同时也反作用于看似增长迅速的城市经济。据水利部研究, 1998 年度,我国水污染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总量高达 2475 亿元,占当年 GDP 总量的 3.1% [1] 。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经济手段补偿的,而因整治修复城市生态耗费大量的资金,却造成城市经济“生态赤字”的沉重包袱。因此,城市经济健康安全的发展将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1. 城市生态经济的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循环性

1.1 城市生态经济的概念及意义

城市生态系统是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它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以求得自然生态、经济、社会、资源、科技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追求城市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其意义在于:

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防止简单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给后代留下的和经济隐患,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经济保障。

有利于增加城市的生态安全指数,保障生态安全,用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发展,生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特色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1.2 城市生态经济“三性”概述

1.2.1 城市生态经济的安全性

要保证生态经济的健康有序安全地发展 , 生态安全是前提。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1.2.2 城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

根据科学发展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不仅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利益,更要立足于经济和生态的长期和谐的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是

1.2.3 城市生态经济的循环性

循环经济 [2]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将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结合,并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生态经济的安全性,解决了过去的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代价问题。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安全城市就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循环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的和谐统一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城市规划、城市生态旅游和城市生态工业中生态经济的“三性”问题

2.1 从城市规划看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生态经济“三性”的城市规划原则及保障体系才有利于城市生态经济健康发展。发展生态经济的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产业的合理配置原则。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并且以合理优质的产业布局推进城市生态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

土地的科学利用原则。根据当地的土地政策宏观规划土地,全面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状况,保障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最小化影响,以求得生态经济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优化布局原则。依照生态安全质量测评标准,设定科学适当的区域人口密度,保证生态和社会人的和谐统一,促进生态经济的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

2.1.1 突出城市特色发展生态经济

城市的文化、地理差异,致使城市内外物质运输流和文化渗透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城市特色。 城市建设模仿热潮使很多城市趋同,掩盖了地域特色, 出现“特色危机”。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突出城市特色发展,走安全、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创新之路。 例如:

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的上海,是沿海经济城市的代表。腹地广阔,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它可以重点发展成为国际商务城市。

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气候宜人,是沿海旅游城市的代表。每年有国际性活动如国际马拉松赛,因其丰富的物产和文化特色,享有“苹果之乡”、 " 足球之城 " 。它可以重点发展成为滨海旅游特色城市。

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北望京津,古称 “ 京畿之地 ” ,是北上京津的门户。它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座典型内陆城市,内外交通比较便利,素有 " 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 之称。制药产业集聚,它可以重点发展医药业为特色的内陆城市。

2.1.2 城市规划新型保障体系

城市规划新型保障体系在整个城市建设中起维护和导航的作用。进行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首先要有有力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生态城市规划进而对生态经济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据资料 [3] ,绿色 GDP 核算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合了经济与环境核算,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避免了传统 GDP 核算方式易导致不惜生态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问题。广义的理解是绿色 GDP = ( 传统 GDP)-( 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 )-( 人文部分的虚数 ) ;狭义的理解指扣除自然资产 ( 包括资源环境 ) 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 GDP 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能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从政策导向上鼓励全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2 从城市生态旅游看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

近年来,城市因其特有的综合性集成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城市生态旅游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游客与旅游地的素质,在原来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和环保意识。

2.2.1 城市生态旅游新特点

高标准。城市生态旅游使娱乐、休闲、渡假、保健、科考、科普一体化,提高旅游者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确保城市生态经济的安全性。

高要求。城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复杂构成,以及城市所特有的各种文化思想意识的碰撞,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生态旅游业是投资周期较长的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是相抵触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效益最大化往往会阻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投资规划生态旅游项目时,应以战略化要求权衡三个效益间的关系。

高效益。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城市社会效益的增进,提供了更多“ 绿色”旅游,扩大了旅游客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加强了工商、交通、 卫生、税务、保险等部门的协调。城市生态旅游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 贡献,它是城市生态经济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有机结合的体现。

2.2.2 旅游资源资产化及城市生态旅游的经济分析

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保障旅游资源的 安全性,促进旅游资源的循环经济效应。由于城市生态旅游业投资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意味着其所具有的机会成本也比较大,因此,应对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城市生态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有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因为城市生态旅游的开放性 和国际性的产业特点,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其二,促进国内旅游,加快了货币回笼,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其三,因其综合服务性特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其四,增强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由于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相对较强,城市所接纳的海内外游客也相对较多,因此,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带动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增多,即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明显较大。旅游收入的增多,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建设,从而形成城市经济与城市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城市生态经济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结合发展。

2.3 从城市生态工业看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

2.3.1 城市生态工业概述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它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 Reduce )、再使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 3R 原则,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 “ 零排放 ”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8Cn城市规划资料网
2.3.2 城市生态工业管理

环境污染由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8Cn城市规划资料网
  环境管理由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8Cn城市规划资料网
  环境保护由政府行政调控为主向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转变。 8Cn城市规划资料网
  清洁生产由促进单个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向促进区域性清洁生产转变。

广西贵港的贵糖集团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已形成两条主要的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 ――― 废蜜糖制造酒精 ――― 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 ――― 蔗渣造纸 ――― 黑液碱回收,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贵糖集团之外,还有数家小糖厂,布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污染和浪费十分严重。根据《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纲要》,示范园区由蔗田、制糖、酒精、造纸、热电联产、环境综合处理等 6 个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如果能在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通过有目的的规划,进行多个企业或产业间的链接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既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又实现了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废物的充分利用带来一定的效益,使污染治理变成了企业在经济利益趋动下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在政府行政强制下的被动行为。这对该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城市“三性”结合的创新途径

3.1 提高思想意识方面

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要科学定位城市发展方向,有的放矢的进行规划设计,应以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论证,以全局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来认识。与时俱进,因地置宜地建设“节约型绿色城市”。其次,城市生态旅游区内设立有科教意义的标示牌,摒弃各景点牵强附会的神话传说,开展城市“工业游”,让更多的人了解知名工业企业的制造流程,即是企业形象宣传途径,也增加了人们的科技知识。

3.2 优化建设管理方面

运用科学的生态建设管理手段。遥感( RS )手段可以提供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为城市规划决策设计提供应用数据依据。全球定位系统( GPS )可以快捷精确的提供定位数据,运用这些科技手段,建设数字生态城市。这些技术早些年已在部分城市运用,但从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远远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提高效率和科学严谨性,是当前城市建设管理应加大力度的一部分。

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污体系。这一工作借助于城市发展规划,以前瞻性眼光看待城市生态建设。 目前的“排污权交易”把排污权商品化,是资源特性和经济杠杆的有效结合。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治理,可以防止大量降水期间污水倒流入河道,加大排污体系的科学性与综合性,为城市生态经济提供安全保证。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城市公用事业因具有非排他性和福利性,目前存在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生产效率低,服务意识淡薄。民营经济的介入,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优化价格机制,为城市生态经济健康发展作有益补充。

3.3 健全保障体系方面

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格执法,明确责任。

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为城市生态经济提供科技支持和保障。

健全法制体系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健全的法制体系是强有力的保障。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于城市生态资源的开发、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以及社会道德等一系列方面都应加强法律屏障。

4 结束语

城市生态经济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循环性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合理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增强科技含量建设城市生态工业园,将会大力推动城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资源和经济的循环增值,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以经济的增长促进生态建设,以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带动新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正确把握好生态经济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保障,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 贲克平.黄正夫.《中国生态省建设实践与理论探索》. 2004.1

[2] 《什么是循环经济》.中国网. 2005.1.21

[3] 《中国绿色 GDP 核算试点时间表确定 具体省份未定》 . 人民日报 . 2004.9

[4] 余德辉.循环经济是 21 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中国环境报》. 2001.9.3

[5] 《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经济时报》. 2004.7

[6] 李长荣 等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4

基金项目:

1.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河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 . 编号: 2005405

2. 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二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探讨》 . 编号: X-G0504

作者简介: 段盼盼( 1985- ),女,山西省临汾市人 .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3 级学生

指导教师:郝东恒,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教授

上一篇文章:[论文] 浅谈城市广场建设
下一篇文章:[论文] 试论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329]
· [随笔]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3028]
· [知识] 建筑动画知识大全[3670]
· [流程] 建筑动画的制作流程…[2983]
· [论文] 世界上最奇怪的桥[3524]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329]
· [论文] 流动城市:超低成本…[2965]
· [浅谈] 浅谈住宅小区规划中…[2686]
· [教程] 3D教程-建筑漫游设…[3345]
· [访谈] 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251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