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博杰 >> 文章频道 >> 精典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正文
[论文]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节选一     
[论文]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节选一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175 | 更新时间:2012-7-30 | 文章录入:公社 ]

  

    【导读】总觉得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所表现的应该不仅是科学技术,而是有深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 

引言

  总觉得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所表现的应该不仅是科学技术,而是有深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近二十年来水体景观在城市各种环境、园林及风景区中普遍发展起来,在人流集中或以此吸引人群的景点,“喷泉”设施几乎无处不有。而最新的高精尖技术的涉入,已使水体景观成为城市环境中最活跃、最漂亮而闪烁着生态光芒的一种园林要素。园林艺术的创作源泉一是来自今天人们生活的需要、审美情趣与习俗风尚等;二是对国外园林实践经验的参考与借鉴;三是来自中国优秀传统中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四是来自大自然的启迪。前二者在现实的理水艺术中已多运用;而后两者虽有不少优秀范例,但不够普及。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的萌芽如果说是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山、铜龙吐水开始的话,至少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但自清代以后发展稍快,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二三十年中已逐步走向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像一株大树的枝干那样,展示出丰富而有序、壮实而多彩的风姿。两个集中体现园林理水艺术的典型实例,一个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古代水景园——北京圆明园;另一个是最具现代化风格、又与人们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居住区的水景园——香港听涛雅苑。一古一今、一南一北,前者为集中的大型园林,后者为融入日常生活环境的园林。这两个反差很大的实例反映出古今园林理水艺术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风格。

第一章 中国古代园林理水的文化传统——根

  中国的园林理水概括地说,由引大自然(江河湖海)的水入园到挖池堆山,创造铜龙吐水、自雨亭、人工瀑布以及形声结合的动态水景,并赋以文化性的曲水流觞,造型的象征性和观赏的哲理性直到清代大水法的引进等,都说明中国古代园林的理水形式上虽然不及今日西方那么多样,同时多数是以湖、池、泉、溪、潭的静态水景为主,但又能做到静中有动,对理水的认识与欣赏,却是极为深刻而有智慧的。这也是中国园林理水迥异于西方的特色。

  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

一、形声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

  景,是园林游赏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的园林中,无论水的动态与静态哪怕是一泓平静的池水,其水池的形状都要有曲、有形;或于池中种荷、养鱼、植水草以供观赏;或设置有尾的石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而成景;或设铜龙吐水,相向而喷;或于池中设莲花状的石雕,泉水喷于池的水面如雨霖;或在池中建望鹤台赏月,宫人乘舟弄月影,称为影娥池,使平静的水面产生动态的景观,动静结合以赏水之乐。
  在明代西苑的什刹海东北角建有一个金海神祠,其中供奉有水府之神;而在北海北岸的一组佛寺建筑中,台顶有乾佑阁,形象壮观,被形容为 “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入水晶宫阙”。这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创造的一种视觉形象景观——水中仙境,与天空中的海市蜃楼之景如出一辙,故理水之景已不止于水中,在水旁也同样可以创造水景。
  就以动态的喷泉而言,除汉代的铜龙吐水等形式之外,在自然风景区中,也有利用自然之水而产生半人工的喷泉形式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游历云南时就记载了借自然池沼之水以及池旁岩石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自动喷泉”。
  及至清代,更是引进了西方近代喷泉的形式,而有圆明园长春园内西洋楼三大人工喷泉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园林理水形式的又一变化,也是中西合璧式的园林水景的集中体现。这些水景的设计手法虽然来自西方,而在建筑装饰、动物雕塑所表现的主题如鱼雁纷飞、猎狗逐鹿以及十二生肖报时等则取意于中国民间的习俗与故事,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园林水景中的声响与形象的极具创意的二个实例:一个是江苏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它是引无锡惠山的泉水,由山的腹地经过曲折的溪流进入寄畅园水池的西北角,沿着这条溪流,叠石砌成山间的石堑道,使水由石上跌落于堑道中,产生叮叮咚咚不同的回响声。细听之,犹如不同音阶的琴声一样,故名八音涧。人行堑道中,就听到那空谷流音似的回响声。这种独创的景观,也与中国文人们所欣赏的雨打芭蕉的声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利用水声而成的景在园林中也不乏其例,如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远近泉声,桂林的琴潭晚奏以及许许多多如秋涛、潮音、溪声等,大多是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水声加以命名,或以文人想象而牵强附会上去的美丽名称,但如八音涧这种完全人造的水景,在古代园林中是并不常见的。
  尤有甚者是清代承德避暑山庄的日月同辉的形象景观。在水池旁堆山叠石造一个月亮形的洞口,利用白天的日光,计算着日影出现的时间,将月牙洞折射于水面,产生月形的倒影,这时天上的日光与水中的虚幻月影,就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观。
  在风景园林中利用大自然水的特性而造成各种各样视觉水景的,多不胜数。其中有的如影如虹,有的如落如流,有的如雾如雨,形式极为丰富,形声并茂。但利用水面、突破时间概念,创造一种极具民族文化与性格的日月同辉的主题水景的实例,则是颇为罕见的。

上一篇文章:[随笔] 水景设计要有可持续性发展性
下一篇文章:[论文]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节选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95]
· [随笔]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2998]
· [知识] 建筑动画知识大全[3637]
· [流程] 建筑动画的制作流程…[2954]
· [论文] 世界上最奇怪的桥[3493]
 
· [教程]Smart3D系列教程[2295]
· [论文] 流动城市:超低成本…[2934]
· [浅谈] 浅谈住宅小区规划中…[2656]
· [教程] 3D教程-建筑漫游设…[3312]
· [访谈] 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2488]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